心肺血管病杂志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临床论著_心血管内科

  •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谢佳宏;鲜中;朱昱睿;周泽恺;蒋宏峰;

    目的:探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行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至202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术的565例NSTE-ACS合并CKD患者(排除CKD4~5期)。根据NPS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3年,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再次血运重建。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亚组分析评估NP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NPS评分升高,MACE发生率逐渐增加(第3组vs.第2组vs.第1组:43.8%vs. 36.3%vs.18.9%,P=0.010)。Kaplan-Meier分析显示NPS评分较高组MACE、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显著增加(Log-rank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PS对MACE具有中等预测能力(area under curve,AUC=0.658,P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NPS评分升高是MACE(HR=1.33,95%CI:1.15~1.53,P <0.001)、全因死亡(HR=1.30,95%CI:1.04~1.62,P=0.019)和TVR(HR=1.51,95%CI:1.19~1.91,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表明NPS与MACE的关系在性别(P交互=0.025)和CKD分期(P交互<0.001)亚组间存在差异。结论:NPS可独立预测NSTE-ACS合并CKD患者PCI术后MACE、全因死亡和再次血运重建风险,其预测效能在不同性别和CKD分期亚组中存在差异。

    2025年06期 v.44 553-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力衰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刘飞;蒋志丽;李响;李晨;高海;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ranch bundle area pacing,LBBAP)与传统的双室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BiVP)对于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的远期疗效和起搏参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CRT治疗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BBAP组和BiVP组,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基线,并进行术后6个月及1年的随访。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基线,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临床疗效及参数稳定性。结果:与BiVP组相比,LBBAP组患者QRS波群宽度的术后变化更显著(-32.4 vs.-16.6ms, P=0.001),LVEF远期提高更明显(19.8%vs. 16.1%,P=0.008),LVESD缩短幅度更大(-21.8 vs.-19.1mm,P=0.045)。另一方面,LBBAP组患者的起搏阈值在术后远期随访中显著低于BiVP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符合CRT指征的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接受LBBAP术式对于其心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更佳,且远期起搏参数较BiVP术式更佳。

    2025年06期 v.44 56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不同递送系统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短期临床研究

    单亮;田轶伦;郝蓬;吴永全;郭成军;戴文龙;

    目的:比较应用三种不同递送系统进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的短期起搏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起搏与CIED中心收治拟行LBBaP的55例患者,应用三种不同递送系统搭配相应的电极行LBBaP,根据应用鞘不同分为SSPC组(11例)、Selectra 3D组(15例)、C315His组(29例),记录三组术中电极导线起搏参数、QRS形态及时限等,并比较术后7天随访中起搏参数、QRS形态及时限等变化。结果:47例患者(85.5%)成功应用递送系统搭配对应电极完成LBBaP,平均手术时间为(9.8±19.2)min,三组起搏参数术中及随访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后QRS波时限与术前相比均无差异,并且可完全或是部分纠正束支阻滞;但Selectra 3D中61.5%心电图Ⅱ、Ⅲ导联主波为负向,C315组中62.5%心电图呈Ⅱ+/Ⅲ或Ⅱ-/Ⅲ+形态。三组中选择性夺获左束支有22例(46.8%),非选择性夺获有16例(34.0%),但术后QRS时限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种递送系统在行LBBaP时术中及短期随访电生理参数、心电图形态及时限差异不大,但应用不同各递送鞘行LBBaP时Ⅱ、Ⅲ导联形态有差异可能对应室间隔位置有所不同。

    2025年06期 v.44 568-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终末期肝病模型-X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沈峻;张志超;郑扣龙;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XI(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excluding INR,MELD-X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间,急诊心血管科就诊并接受直接PCI的503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正常组(396例)和无复流组(107例)。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曲线分析MELD-XI评分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ELD-XI评分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曲线显示MELD-XI评分与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发生风险呈线性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基础疾病及实验室指标后,MELD-XI评分与无复流现象显著相关(OR=1.67,95%CI:1.42~1.9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ELD-XI评分对无复流现象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986。结论:MELD-XI评分可作为预测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上可通过MELD-XI评分对该人群进行风险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

    2025年06期 v.44 576-581+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酸清除率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武慧峰;邢园园;李皓楠;李英杰;

    目的:探索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 L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485例。根据LC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组1:LC≤10.5(n=122)、组2:10.5<LC≤17.0(n=121)、组3:17.0<LC≤27.2(n=122)、组4:LC>27.2(n=120)。主要终点为1年MACE。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C与1年MACE的相关性,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曲线探索LC与1年MACE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究LC及血清乳酸水平对于结局的预测能力,并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组间的性别、血小板、术后首次乳酸水平不同,而其余基线特征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LC水平升高,患者MACE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随着LC的增加,患者MACE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组1作为参考;组2 HR=0.76,95%CI:0.45~1.30,P=0.315;组3 HR=0.49,95%CI:0.27~0.88,P=0.018;组4 HR=0.29,95%CI:0.14~0.60,P=0.001)。RCS曲线表明LC与MACE结局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P=0.017)。ROC曲线结果表明LC对于1年MACE结局具有一定预测能力(AUC=0.663,95%CI:0.596-0.730)。LC的预测能力(AUC=0.663)优于血乳酸水平(De-long test P <0.05)对结局的预测能力。结论:作为一项较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在临床中LC可作为STEMI患者的1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

    2025年06期 v.44 58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陈丽萍;吴剑;姚欣敏;许章波;张艳;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低在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6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1 065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976)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n=89)。主要终点为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减低与MACE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评估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水平与MACE风险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甲减组MACE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HR=2.32,95%CI:1.48~3.63,P<0.001),TSH每升高1 mIU/L,MACE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5~1.22,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甲减组24个月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 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TSH水平与MACE风险呈线性正相关(P for overall=0.007)。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TSH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管理中应重视甲状腺功能的监测。

    2025年06期 v.44 58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外膜脂肪组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应用价值

    刘悦;石颖;谢淑慧;王枭;陈家伟;

    目的:探索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疑似CAD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存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139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5例)和狭窄组(104例)。冠状动脉狭窄依据Gensini评分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25,n=39),中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25~50,n=38),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50,n=27)。比较EAT厚度与血HCY水平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结果: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的LAD、LVED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速度、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的左心室质量质数高于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狭窄组相比较,轻度狭窄组左心室后壁EAT厚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各部位EAT厚度高于轻度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各部位EAT厚度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后壁、心尖部、右心室侧壁和左心室侧壁各部位EAT厚度和及血HCY水平呈正相关(r=0.621、0.586、0.392、0.312、0.327,P <0.05);ROC曲线显示,EAT厚度联合血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44,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2.8%。结论:EAT厚度联合血HCY水平在评价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此类患者诊断及正确治疗。

    2025年06期 v.44 594-59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介素6联合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90天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焦建华;马瑞雪;谷宏宏;曹秀丽;李有香;陈晓峰;

    目的:探讨血清IL-6水平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天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4例。根据90天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305)和死亡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应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曲线分析血清IL-6水平与死亡风险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IL-6水平和NIHSS评分与9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结果:Lowess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水平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IL-6水平(OR=1.07,95%CI:1.01~1.13,P=0.014)和NIHSS评分(OR=1.08,95%CI:1.00~1.08,P=0.048)均与90天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IL-6联合NIHSS评分的预测效能(AUC=0.843)明显优于IL-6(AUC=0.742)或NIHSS评分(AUC=0.775)的单独应用。结论:血清IL-6水平联合NIHSS评分可有效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90天全因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6期 v.44 60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_心血管外科

  •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联性研究

    张远恒;董曙光;张倬;陈绪江;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与CABG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CABG术的408例患者。根据SIRI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Q4四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AKI的发生。采用多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SIRI与AKI风险的关系,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其非线性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充分调整混杂因素后,SIRI与AKI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1.09,95%CI:1.03~1.17,P=0.004)。以Q1组为参照,Q4组AKI发生风险显著升高(OR=2.91,95%CI:1.47~5.93,P=0.003)。RCS分析显示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128)。亚组分析发现,SIRI与AKI风险的相关性在高血压患者(OR=1.25,95%CI:1.09~1.43,P=0.002)和无心力衰竭患者(OR=1.24,95%CI:1.11~1.38,P=0.001)中表现更强。结论:SIRI与CABG术后AKI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在高血压患者和无心力衰竭患者中,SIRI与AKI风险的关联更为显著。

    2025年06期 v.44 60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机械标准化通气潮气量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关系的分析

    张玉梅;曹剑;李雪梅;刘恺闻;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期间机械通气标准化潮气量(tidal volume/predicted body weight, VT/PBW)与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OPCABG的258例患者。按术中VT/PBW将患者分为高VT/PBW组(>8m L/kg)和低VT/PBW组(≤8m L/kg)。主要结局为术后AKI,诊断标准基于KDIGO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VT/PBW与AKI的关系,并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探索其关联模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高VT/PBW组(n=107)AKI发生率显著高于低VT/PBW组(n=151)(34.6%vs. 15.9%,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VT/PBW组AKI风险显著增加(OR=2.49,95%CI:1.32~4.70,P=0.005),VT/PBW每增加1 mL/kg,AKI风险增加53%(OR=1.53,95%CI:1.22~1.92,P<0.001)。RCS分析显示VT/PBW与AKI风险呈线性正相关(趋势P<0.001,非线性P=0.582)。ROC曲线分析显示VT/PBW预测AKI的AUC为0.682(95%CI:0.621~0.738),最佳截断值为8.8 mL/kg(灵敏度57.4%,特异度79.2%)。结论:OPCABG术中较高的VT/PBW与术后AKI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且呈线性关系。控制术中VT/PBW≤8.8 mL/kg可能有助于降低OPCABG术后AKI风险。

    2025年06期 v.44 614-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右侧腋下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在室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中的应用

    景小勇;王执一;段蔚然;李论;吴永涛;王强;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VSD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144例。按照手术切口位置的不同分为两组,右侧腋下切口组为观察组(n=79);正中切口为对照组(n=65)。对两组患儿术前临床数据、围术期并发症及治疗效果以及瓣膜反流程度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除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外,其余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数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前、出院前、远期随访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接受同期VSD修补联合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VSD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与正中切口相比,行右侧腋下切口能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2025年06期 v.44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_超声及影像

  • 孤立型房间隔缺损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许新新;金鹏;潘晓洁;杜桂彬;袁静;阮艳萍;何怡华;

    目的:探讨孤立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术后发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24年5月,首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并住院治疗的7 980例ASD患者,术后因HF再次入院的患者37例为病例组,匹配选取同期未发生HF的同性别、同年龄、相同手术方式按1:5的患者1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参数及实验室参数间的差异,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ASD患者术后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F组患者基线患有心房颤动(OR=56.677,95%CI:6.964~461.29,P<0.001)、冠心病(OR=8.199,95%CI:1.135~59.205,P=0.037)、TG增高(OR=1.182,95%CI:1.080~1.294,P <0.001)和ASD最大径(OR=5.439,95%CI:1.473~20.083,P=0.011)是发生HF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ASD患者闭合缺损后仍可发生HF,并且基线合并心房颤动、冠心病者、TG增高及排除性别、年龄和手术方式因素干扰,缺损更大者是发生HF的危险因素,因此根据人群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尤为重要。

    2025年06期 v.44 626-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心肌做功参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价值

    曹洁杰;余瞻杉;王芙蓉;刘欣昕;

    目的:探讨基于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的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two-dimensional 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2D-GLS)、心肌做功参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价值。方法:收集117例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AMI患者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灌注不良将其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n=26)及无心肌灌注不良组(n=91),并分析其PCI术前2D-GLS参数[心内膜下心肌节段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segmen,GLSendo)、中层心肌节段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middle myocardial segment,GLSmid)、心外膜下心肌节段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subepicardialmyocardialsegment,GLSepi)]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有用功(globalconstructive work,GCW)、整体做功功率(global work efficiency,GWE)、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及整体无用功(global wasted work GWW)]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灌注不良的价值。结果:(1)常规超声显示,两组患者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二维应变成像显示,心肌灌注不良组患者GLSendo、GLSmid、GLSepi均较无心肌灌注不良组低(P<0.05);(3)二维应变成像显示,心肌灌注不良组患者GWW较无心肌灌注不良组高(P<0.05),GCW、GWE、GWI均较无心肌灌注不良组低(P<0.05);(4) AMI患者PCI术前GLSendo、GLSmid、GLSepi、GWW、GCW、GWE、GWI预测其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效能较高,其中GWI的预测效能最高,其Youden指数最大时(0.747),预测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敏感度为92.8%,特异度为82.4%。结论:AMI心肌灌注不良患者PCI术前GWW异常增高,GLSendo、GLSmid、GLSepi、GCW、GWE、GWI异常降低,均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有效指标,其中GWI预测效能最高。

    2025年06期 v.44 63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川崎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成功治疗1例

    陈素芬;苗立坤;李胜军;蔡继锐;吕云霞;陈章荣;杨伟;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4岁,因“突发胸痛30分钟”,于2022年5月6日就诊于漯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30分钟前上课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呈闷痛,放射至后背部,伴面色苍白、出汗、乏力,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Ⅰ、aVL导联ST段压低(图1),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嚼服,肝素钠注射液4 000U抗凝,绕行CCU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及回旋支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瘤样扩张,罪犯血管右冠开口可见巨大瘤样扩张,近段100%闭塞(图2)。对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先

    2025年06期 v.44 638-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努南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李杰;张萌;王艳;万钧;

    <正>临床资料患者24岁,青年女性,主因间断气短、呼吸困难6个月余入院。患者6个月前活动后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爬2层楼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当地医院查超声心动图:EF 66%,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 96mmHg(1mmHg=0.133kPa),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Ⅱ孔型),重度肺动脉高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予口服波生坦治疗,呼吸困难较前稍有缓解。患者15d前自行停药后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门诊拟“肺动脉高压(重度)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收入院。既往体健。个人史:自幼活动耐力差,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初中文化,智力水平中等。月经史正常,21岁结婚,未1育。父母健在,1弟健在,与其有类似面容。

    2025年06期 v.44 642-644+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荟萃分析

  • 危重症患者院内发生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系统评价的荟萃分析

    田春营;雷涓涓;冯龙;沙秋燕;宋丽军;王喜福;

    目的:对国内外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荟萃分析。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MEDLINE数据库筛选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纽卡斯卡一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进入统计分析,包括5 351例住院患者。Meta分析显示人口学资料中,制动[OR=5.4,95%CI:3.58~8.14),P <0.001]、癌症(OR=1.64,95%CI:1.09~2.47,P=0.02),中心静脉置管(OR=2.12,95%CI:1.39~3.22,P=0.0005),透析(OR=2.38,95%CI:1.39~4.09,P=0.002),手术(OR=2.62,95%CI:1.14~6.02,P=0.02),机械通气(OR=2.13,95%CI:1.36~3.35,P=0.001),心力衰竭(OR=1.99,95%CI:1.41~2.82,P <0.0001)是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抗凝治疗(OR=0.16,95%CI:0.03~0.93,P <0.04),物理预防(OR=0.16,95%CI:0.14~0.18,P=0.001)是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制动、癌症、中心静脉置管、透析、手术、机械通气及心力衰竭是危重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物理预防是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

    2025年06期 v.44 645-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基础研究

  • 铁过载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赵安莉;蒋宏峰;艾玎;

    目的:研究铁过载与高脂饮食之间的关系,探讨铁过载对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和ApoE-/-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用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连续4周后,收集主动脉窦和主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和脂质、纤维化和铁含量染色,以评价各组小鼠主动脉窦是否有斑块产生和铁沉积。并检测血清TC、LDL-C、TG的水平。结果:所有C57小鼠均未见明显斑块,但铁剂注射加高脂饮食的ApoE-/-小鼠斑块面积显著高于单纯高脂饮食ApoE-/-小鼠组。铁剂不影响正常饮食小鼠血脂,能显著升高高脂饮食小鼠血清LDL-C,TG没有明显变化。同时高脂饮食会增加小鼠主动脉窦中铁沉积。结论:铁过载进一步增加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高脂饮食也会促进C57小鼠主动脉窦铁沉积,提示铁过载与高血脂存在双向促进作用。

    2025年06期 v.44 653-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炎性衰老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疗法的研究进展

    马倩;何华;

    衰老是一种人体普遍存在的复杂现象。衰老组织和大多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普遍特征是慢性炎症。“炎性衰老”是指与衰老相关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与老年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1])。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由CRP和IL-6等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所揭示的轻度炎症状态与许多衰老表型有关并可预测,如代谢稳态、免疫衰老等。然而炎性衰老的病因及其在导致不良事件中的潜在因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因此,有关炎性衰老的研究已成为近些年的热点。

    2025年06期 v.44 660-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糜蛋白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樊昱麟;张瑞芬;贾婷婷;张栋;苏和;

    <正>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危及生命的冠状动脉疾病,也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1]),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2]),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4.3%~([3])。MI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全球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患上STEMI~([4])。纤溶疗法的引入使STEMI的总死亡率降低40%,标志着治疗STEMI的再灌注疗法时代的开始。许多研究证明PCI是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恢复心肌血流的方法,进一步降低了AMI患者短期和长期的死亡率~([5])。

    2025年06期 v.44 66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张合合;焦媛妮;李爽;谢江;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1])。全球近10亿人患有OSA,其中我国患者达1.76亿~([2])。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OSA的检出率高达50%~83%~([3]),已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现行评价指标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未能充分反映OSA复杂的病理机制,限制了其对疾病风险和治疗效果的预测~([4])。因此,探索全面反映OSA病理生理机制及心血管损害的指标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这些新兴指标计算复杂、标准尚未明确,阻碍了其推广。本文旨在介绍计算相对简便、经大规模研究验证且具有临床价值的指标,以期推动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5年06期 v.44 671-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使用问题(一)

    刘静;

    <正>1.忽略统计学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有些医学生获得数据后直接选择软件中常见的几种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完全不考虑本研究的数据是否满足该方法的使用条件。例如,医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两组或多组间均数的比较,有些医学生直接就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实际上,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参数检验,需要满足前提条件: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正态性是指各组资料要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指各组资料取自的总体方差相等。目前常用的统计软件都可以对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验证,但是很多学生都忽略了这一步,因而可能出现统计学问题。只有按照各种统计学方法自身的适用条件来合理使用,统计方法才能成为发现数据内在统计规律的有力工具。

    2025年06期 v.44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正>1.《心肺血管病杂志》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者。2.本刊登载的主要栏目包括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医学教育与研究、短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综述、科普栏、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欢迎同道来稿。

    2025年06期 v.44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